隱藏3年的“刷子”,終於被揪出來了,可惜還是被他騙走1.25億

941

“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”,用這8個字形容約翰-科林斯,最合適不過了。科林斯是NBA雞肋型球員的代表。特點是:數據極為突出,作用無比慘淡;影響是:讓人又愛又恨,痛不欲生;

作為科林斯的東家,老鷹在這點上最有發言權,2017年選秀大會上,他們在首輪第19順位,將來自維克森林大學的約翰-科林斯帶進NBA。

當時的亞特蘭大正處於重建之中,擁有大量待消化的球權,一年後,老鷹又摘下超級後衛特雷-楊,在後者的帶動下,科林斯的運動能力徹底被激活,數據無限接近全明星,效率更是比肩聯盟裡的頂級鋒線。

就以19-20賽季為例,科林斯交出一份場均21.6分,10.1個籃板,1.5次助攻,0.8次蓋帽,1.6次搶斷的成績單,命中率58.3%,三分球命中率40.1%。

在當時,能做到場均至少20+10的球員,一共就5人,分別是字母哥,唐斯,恩比德,約基奇和科林斯,如果再加上命中率50%+40%的標準,那整個聯盟就只剩下唐斯和科林斯。

你就說科林斯這數據到底強不強,但實際呢?無論是對球隊的幫助,還是影響力上,科林斯跟上面那4位都存在很大的差距,至於為何?

人家是實打實錘出來的數據,而科林斯,他本質上還是藍領球員,缺少持球能力,吸引不了包夾,也無法為隊友創造機會,之所以數據好看,很程度要歸功於特雷-楊的“餵餅”。

看看科林斯的武器庫,效率最高的幾項,全部是無球得分,比如擋拆順下,空切,轉換進攻,均在聯盟平均水平之上,而持球端,比如低位進攻,科林斯每回合只能得到0.82分,次於聯盟70%的球員。

也正因如此,老鷹才會猶豫不決。想交易,但提出的幾個方案,均被對手否決;想放棄,可看他跟特雷-楊配合的也挺默契,又覺得可惜。

再三權衡下,老鷹最終決定給科林斯提供一份5年1.25億美元的合同,唉,要不怎麼說優柔寡斷的人難成大事呢,續約沒幾天,老鷹便開始後悔。一來是科林斯爭權奪利,抱怨自己進攻參與度不夠,球權太少;二來是球隊崛起速度太快,使得科林斯逐漸成為陣容裡的短板;

過去2年,老鷹均闖入季后賽,尤其是2021年,更是一路殺進東部決賽,在這2次季后賽之旅中,特雷-楊和亨特先後打出身價,反觀科林斯,作為球隊名義上二當家,他給予球隊的幫助卻微乎其微。

21年季后賽,場均13.9分,8.7個籃板,0.9次助攻,0.4次搶斷和0.6次蓋帽;

22年季后賽,場均9.4分,4.6個籃板,1.2次助攻,0.4次搶斷和0.2次蓋帽;

進攻端,當特雷-楊被對手限制,組織不起有效進攻時,科林斯昔日高效的終結能力,也瞬間失效,即便是面對比自己矮半頭的PJ-塔克,也只投出41.2%的命中率,更別說阿德巴約了,被後者防到8投僅1中;

防守端,科林斯也沒有太好的辦法,無論是單兵防守,還是對籃板的保護,均被熱火內線完爆,還不如拿著百萬年薪的老將塔克呢。

數據顯示,當科林斯在場時,老鷹進攻端每百回合會少得13分,防守端每百回合會多丟16.5分,在場淨負27.8分,反之,則淨胜對手1.7分。不難看出,在目標越來越明確,也越來越高的情況下,科林斯已經無法滿足老鷹的戰術要求。

儘管隨隊記者一再表示,科林斯的老鷹生涯已經結束,但遺憾的是,過去的一個夏天,老鷹沒能將科林斯推銷掉,市場就是這個樣子,沒有雪中送炭,只有落井下石,那些肯為科林斯付出1個首輪籤的球隊,都想讓老鷹幫自己吞掉1-2份爛合同。

當然,科林斯也沒有那麼不堪,如果能靜下心,專注於防守和籃板,我想在老鷹這支球隊,他還會有存在的價值。